CYMERA_20150728_141637  

........我深深覺得我家的孩子以後大概不會變成媽寶。

阿笛兩歲就想獨立,偶爾討抱,但所有的事情都想自己做,連哥哥的事情都要搶去做,完全小幫手模式,動作超快,尤其是要跟別人搶的事情,非常有好勝心,睡覺永遠都是撒嬌完畢可以睡了他就把我推走......(小沒良心的)

阿寶獨立的比較慢一點,本來我想阿寶個性溫吞,動作慢,有點恍神恍神脫線脫線,甚麼事情都想要別人幫忙自己不喜歡努力,結果最近連阿寶也開始尋求獨立,衣服褲子穿反了,告訴他,他硬是說不要換,這樣也可以,他要這樣上學就好。我就讓他自己決定,結果我先下樓開車,等我看到他出現(沒幾分鐘),衣服褲子已經都自己換好,也不知道甚麼時候弄的.......阿寶說:『因為是我自己決定的』

 

【孩子需要接受挫折】

挫折太大也不行,孩子的自信心就沒有了,但是如果太順利,就很容易遇到一點挫折就逃避。媽媽要儘量忙一點,孩子遇到挫折有點哭鬧的時候,不要太快去幫忙,讓他們煩惱一陣子,如果太快去好聲好氣地幫忙孩子(或者教導孩子)解決困難,有些個性的孩子就很容易遇到甚麼事情就直接找大人,不願意自己動手,或者會習慣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就大發脾氣...........

阿寶原本就是語言發展比較快的孩子,他很快就學會求救,因為是第一個孩子特別寶貝,所以我們都很有耐心在教他,在保母家的時候,因為保母個性也比較急,保母家大阿寶四五歲的小姐姐也是經常啟動小幫手模式,阿寶幾乎沒甚麼自己對抗挫折的機會。兩歲多之後,我們發現這孩子的積極性不太夠,挑戰心還有那種屬於小男生的戰力完全沒有出現,當然也可能是個性的問題,但其實最近發現阿寶內心還是有想要贏的慾望,我想成長過程中也許真的是因為阿寶隨和的個性,把他的好勝心養不見了。

上學以後,因為一個班級學生有26人,只有兩個老師,求救的時候老師經常都會請他們自己再試試看,於是小朋友慢慢學會自己研究、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在挫折中和自己暴躁的脾氣對抗,我因為有兩個孩子又要上班又要做家事太忙,沒有時間好好跟他說,經常都是說『我現在沒空,你要等我,不然就先自己想辦法,因為是自己弄的,請自己負責』,現在阿寶五歲,我覺得他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慢慢長回來了。

阿笛狀況就不一樣,他從一出生開始就經常在等待模式中,媽媽一直忙碌,而且已經有一個孩子的經驗,我更會玩弄等待孩子,假裝自己也弄不好,同時因為阿笛十個月開始托給保母帶,保母本身也有經驗,還蠻會引導孩子,阿笛又原本就是比較有好勝心的個性,很快他自理能力就趕上哥哥,對於比較需要耐心的活動他也很能專心完成,拼圖、摺紙、堆疊積木、疊杯,集中力和耐挫力都很好,延遲滿足的能力也比哥哥同時期好上好幾倍。在我看起來,這兩孩子現在雖然差兩歲四個月,但是耐挫力、延遲滿足這方面的發展算是不相上下,也許阿笛還略勝一籌。自理能力阿笛也跟哥哥幾乎並駕齊驅了。洗碗經常洗得比哥哥乾淨,摺衣服兩兄弟折起來也分不出高下,阿笛摺衣服還比阿寶勤快,分類能力哥哥目前略佳,但幾乎都是弟弟收得比較快又比較完整,擦屁屁也會自己擦,整體來說家事力比哥哥提前了將一年半~兩年的程度。

 

【獨睡】

睡覺的部分,兩個孩子(阿寶3Y6M起/阿笛2Y6M起)已經都自己獨睡一張床,我跟他們同房間不同床睡覺,只是方便照顧......怕孩子臨時有事情。反正把拔自己睡也比較安穩,據說我睡相很差,又是夢話又是夢遊又是哭又是打的.......

家裡一開始使用子母床,但是發現子母床有個缺點.....對於蹦蹦跳跳的小男孩+體重過重的爸爸媽媽而言,母床容易滋嘎作響,子床的輪子很容易壞(我家的全壞光了,只好又跟廠商單獨買了一大堆輪子備用,還在原本的六個輪子之外,又多加了幾乎一倍的輪子上去,增加支撐力),想來這樣的子母床比較適合國小中年級以上,已經需要自己獨立房間的孩子。於是我們把子母床先暫時放在遊戲房備用,另外survey適合小幼兒+大人的床型。
結果給我找到了......蠻推薦這個(不過遠地運送的話得要自己組合)

http://www.goezgo.tw/2011/09/blog-post_28.html
以下是官方網站的商品圖

這正是我需要的。

支撐力強、可以當地板但是又不是地板,可以收納到孩子拿不到,跌下來也不會太嚴重令家長放心,以後不需要了還可以直接疊起來當成大抽屜或者樓梯櫃。

我訂了150cm*62cm的床箱五個,每個都加一個抽屜,隨著孩子們的活動狀況和成長,慢慢變化床型,用矮櫃和蚊帳做區隔,比如以下三種變化(不斷變來變去,現在只記得這幾種)

bedlist  

因為床箱是彼此獨立的,所以孩子們睡覺翻滾造成的震動也比較不會影響別人,床箱上面的床墊我都使用2cm~3cm不等的床墊,可以用單人床墊,旁邊放棉被,補上空下的25cm,下面太長的30cm就折下去剛好可以擋住床邊的直角。或者用雙人床墊,把旁邊多出的部分塞到床箱邊夾住,這活動床箱真的是育兒的好幫手!!!

在一間小房間裡,還有很多其他的變化可以做,搭配縫隙櫃、矮書櫃(充作衣櫃、置物櫃)、薄床墊,真的是變化多端,超級實用又堅固!!

[轉錄] http://www.mmready.com/content/225245.html

寶寶3歲前須獨睡

寶寶護理 寶寶成長 成長指標 幼兒護理 2014-08-23

所以親子分床睡是遲早且必須的事,與其孩子到了六七歲時哭鬧“怕黑”、“怕怪物”拒絕分開睡,倒不如在三歲之前,趁著孩子還不會“自己嚇唬自己”時,訓練孩子勇敢地自己睡覺。

媽媽不撒手 反對分開睡
跟小孩分床睡,這問題看似很小,但有時著實得不到家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如果說幾十年前的家庭因為人口多,屋子少,親子分床睡甚至分屋睡受客觀條件制約,那么現在親子分床睡的障礙則是完全由家長人為設立的。現在的家長一般都會在生活中管得過細,在衣食住行上特別操心,無論是海淘奶粉,還是購買高檔幼兒用品,其“不能苦了孩子”的良苦用心人人得見。但相反,他們對于幼兒的情感發展、獨立性等方面卻關心不足。
記者在對某幼兒園家長的隨機采訪中發現,大部分五歲以下孩子家庭的睡眠模式是“爸爸單獨睡,母子(女)一床睡”或是“祖孫一起睡”,總之,能做到讓孩子單獨睡小床的家庭少之又少。而且,很多家長疑惑地表示,五六歲的孩子,有自己睡的必要嗎?無獨有偶,在本地某知名女性論壇的話題談論中也顯示,大部分媽媽認為幼兒與家長同床而眠是“很正常的”,部分未育女性認為應該讓孩子單獨睡的想法也被其他人認為是“沒當媽所以無知”。只有極少的幾個媽媽堅持讓幼兒從小與大人分床睡。在這場關于“寶寶是否該自己睡”的大討論中,顯然不撒手的媽媽們已經占盡上風,甚至讓堅持應該分床睡的媽媽也懷疑自己是否“過于教條”。
更有甚者,將孩子與自己同床睡視為母子親密無間的表現,并以此為榮,到處炫耀。相仿的是,如果孩子打小由奶奶或姥姥帶大,老人們更不會輕易放手,甚至有時還會出現晚上與孩兒媽媽爭孩子的情況,老人也會以“孩子更喜歡奶奶為榮”,萬一某天晚上孩子選擇找媽媽,老人的這份失落會明顯寫于臉上。

明著為安全 實則找寄托
媽媽們對于反對分床睡的理由直言不諱:不方便、不安全。“孩子這么小,哪能讓他自己睡!”五歲男孩兒大寶兒的媽媽這樣說,“我家大寶兒夜里不老實,蹬被子,睡著了還總翻身、緊折騰。我天天睡他身邊是為了擋著點床邊,免得孩子掉下來。而且夜里掖被子也方便。”按照大多數媽媽的邏輯,保障孩子安全是她們拒絕分床睡的初衷,但慢慢地,就演化為大人圖自己方便。孩子睡覺前纏著大人講故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大人們通過講故事不僅能把孩子哄得睡著,還能給自己“催眠”,放下故事書也懶得挪窩,在孩子旁邊一歪就睡著了。久而久之,為了圖省事,干脆讓孩子一起睡在大床上最方便。
而且在觀察中記者也發現,如果是小男孩兒,奶奶和媽媽會更不愿意放手。誠然,小男孩兒調皮搗蛋,睡覺不老實,確實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其墜床蹬被。有人說,男孩兒小的時候易生病,就需要比女孩兒更精心養育。但這不足以成為不讓他獨自睡覺的全部理由。俗話說,異性相吸。這句話用在親子間也頗為合適。五六歲的男孩兒還跟媽媽或者奶奶一個被窩摟著睡的大有人在。某媽媽網友這樣說:“只有摟著兒子,我才睡得踏實。”此時,孩子仿佛已經成為了大人的情感寄托、安全寄托。
老人帶孩子時,這種情況更為明顯。一般來說,孫伙計的地位遠高于老伴兒,而且由于身體、習慣等客觀原因,老人們晚上都會將老伴兒“轟”到其它房間。而此時孫伙計的出現,往往讓老太太精神抖擻。很多老太太主動承擔夜里看孩子的重任,萬一孩子媽不樂意,老太太還覺著人家小心眼兒。總之,仿佛摟著孩子睡覺,才是對孩子好、跟孩子親的體現。

越大越難分 精神不斷奶
和大人一起睡,看似安全方便,實則隱患不少。成人的肺活量要比寶寶大得多,大量的氧氣被大人奪去;相反,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卻被寶寶回收了,寶寶可能整夜處于供氧不足、二氧化碳彌漫的小環境里,使新陳代謝受到影響,對發育極為不利。而且,無論是成人還是寶寶,夜里都會翻身數次,同床睡勢必互相影響,孩子甚至有被大人壓到的危險。因此,分床睡眠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遲早的事。
可是,孩子越大,越不容易訓練其分開睡覺。有一些家庭,孩子已經6、7歲了,還是不能分房睡覺,就是因為孩子自己睡覺太害怕,怕黑、怕鬼、怕窗外的聲音、怕樹葉的影子、怕床下藏著怪物……反正是一切能聯想到的都害怕。這是因為隨著孩子長大,他的想象力也在不斷發展,4歲以后的孩子,尤其是5、6歲的時候,想象力越來越豐富,會把故事中的情節聯想起來,充分發揮想象力。到那個時候再分,難度會更大。
而且小孩子在3歲左右已經能分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了,他們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心理處于一個重要發育階段。如果長時間不和父母分床睡覺,有可能滋生戀母情結,導致寶貝日后缺乏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凡事都依賴旁人。男孩子問題會更多一些。因為社會要求男孩子要能夠保護別人,而這類男孩子往往戀母心態比較嚴重,性格敏感脆弱,甚至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依舊遇事都要“問我媽”。當下的熱詞“媽寶男”說的就是這些精神上未斷奶的男性。
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唯獨父母之愛是以分離為目的。讓孩子適時與父母分床,有助于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并可促進心理成熟;而讓幼兒相信自己可以獨立待著或在沒有大人協助時能夠做很多事,可以防止長大后對父母過度依賴,兒時的獨處經歷會幫助他們很快適應陌生的環境。可以負責地說,孩子小時候不黏糊人,大了獨立性適應性就強。

到底是誰 離不開誰?
專家分析
俗話說,“誰的孩子誰抱”。現在不少媽媽更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網友紫色玫瑰花說,自己生的兒子當然自己愛了,摟著自己的兒子睡覺,感覺他永遠不會和母親分離,這對于當母親的女人來說,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親子無法分床睡,這到底是誰離不開誰?摟著孩子睡,把該給配偶的給了孩子,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心理安慰,這完全是大人的自私情緒。”北辰實驗幼兒園的劉鳳偉園長一語道破天機,“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一位媽媽膽子小,老公常年出差,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這媽媽每天晚上必須摸著兒子才能睡著,萬一兒子不在家,這媽媽就失眠,夜里兩三點也睡不著。時間長了,兒子越來越大,八九歲的半大小子已經不喜歡睡覺時被媽媽碰著,但這媽媽依然堅持手搭在兒子身上才能睡著。后來這個問題還是隨著老公調動工作,回家居住才解決。所以說,媽媽不撒手,表面上是為孩子安全著想,追根溯源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劉鳳偉園長特別提醒家長們注意:“國外的家長往往非常理解分床、分房,執行得早,一般在兩歲以前就能做到。那時孩子還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比較容易操作。但目前我們家庭是到六七歲,孩子該上小學了,家長才有了分床睡的意識,可此時孩子對睡眠環境已經非常習慣,要分床或分房就比較困難。所以讓孩子分床睡,應該在三歲以前就有意識地培訓,到三歲以后,分床睡眠應該徹底實施。”
“剛與父母分床睡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反復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千萬不能心軟,否則前功盡棄。明智的家長應該耐心地把孩子勸回童床上,并多說些鼓勵的話,實在不行時,可陪孩子重新入睡后再離開。”

 

[轉錄]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C5986E579EE87867

4祕訣,成功訓練寶寶自己睡

該讓孩子獨睡嗎?
「該從幾歲開始訓練孩子獨立睡覺?」這個問題經常困擾父母,擔心太早訓練孩子獨睡,引發負面效果;太晚讓孩子自己睡,影響他的獨立性。對於這個議題,上善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何采諭分享幾個曾接觸過的案例。

一位學生已就讀國中,仍和爸爸、媽媽、弟弟、妹妹等4個人睡在同一張床上。雖然家裡的房間數足夠,不過父母想省電,所以要求全家睡在一起、共吹一台冷氣。何采諭心理師指出:「即使這孩子想自己睡一個房間,不過爸媽考量到經濟問題,他也只好跟家人擠在一起。」
 
另一個狀況比較特別,一個讀幼兒園大班的小男生原本與爸媽同睡,可是某日因表現不好,惹媽媽很生氣,處罰他自己睡。而當他發現自己睡覺很有趣,從此愛上獨睡,之後也就一個人睡。

還有一個例子則是孩子的家境不錯,雖然家裡有3個兄弟姊妹,但家裡的房間數足夠,於是父母從2、3歲開始訓練他們自己睡,連最小的妹妹在1歲前就已獨睡。何心理師表示:「就目前而言,這幾個孩子早早就獨睡,到現在的狀況似乎都滿好的,沒有出現明顯負面效應。」
 
獨睡5優點
養成孩子獨睡其實有不少的好處。優點可從兩方面來看,包括生理與環境層面以及心理與發展層面。
 
生理與環境層面
1.呼吸新鮮空氣
寶寶跟大人一起睡時,大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寶寶大腦發育需要大量氧氣,若處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寶寶容易因為大腦氧氣供應不足而導致睡眠不穩定,造成半夜容易驚醒,進而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因此,讓寶寶自己睡,其周圍的空氣會比較清新。另外,何采諭心理師提醒:「當家長與寶寶同睡,也可讓寶寶與家長保持一小段距離,這樣對寶寶也會比較好。」
 
2.改善睡眠品質
父母和孩子同睡時容易互相影響。有些大人較敏感,可能寶寶一動,就立刻醒來,甚至久久無法入睡。若家長的睡眠習慣不佳,還可能在翻滾時壓到寶寶,導致寶貝受傷甚至窒息情形;甚至也曾發生家長蓋被子時不小心悶住孩子的頭部,造成孩子窒息情況。
此外,對於神經系統尚在發育中的寶寶而言,亦可能受到父母睡眠狀態的干擾,而導致睡眠不穩、晚上驚醒等,影響發展狀況。因此,讓寶寶自己睡可降低上述的干擾與危險性。
 
3.降低疾病傳染
成人所接觸的事物與環境較複雜,即使很注重清潔,仍不免從外帶回病菌。也許成人的抵抗力比較好,不會表現出不適反應,可是睡在一起時,有可能無意中將病菌傳染給寶寶。由於寶寶的抵抗力還很弱,容易因此被感染而生病。
 
心理與發展層面
1.培養獨立性格
可以藉著訓練孩子獨睡來培養他的獨立性格,比較不會「黏」媽媽或出現分離焦慮的情緒;再者,當孩子不需要人陪睡時,他想何時睡覺都可以,較不會出現一定要人陪伴的依賴感或恐懼感。此外,若家長因為工作不在家,孩子也不會因為害怕而無法單獨睡。
其實孩子出生後,他與媽媽之間仍有一個尚未分化的心理連結,因而習慣黏在媽媽身邊。何心理師表示:「可是當他習慣獨立睡覺後,會逐漸認定自己是個獨立個體。此時,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在沒有家長的協助下獨立完成事情,例如:自己玩玩具、自己看書。」
 
2.擁有私人空間
孩子自己睡一個房間時,能夠擁有自己的床鋪與獨立空間,並在無干擾的情況下能擁有較充足睡眠。孩子如果精神飽滿,情緒亦會相對穩定,對於孩子的學習習慣建立與專注度都有助益。
 
何時讓寶寶自己睡?
對於何時開始訓練寶寶獨立睡覺,其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何采諭心理師指出:「主要依照孩子的實際能力與氣質而定。」如果寶寶的自理能力佳,例如:晚上睡得安穩、不會踢被子或翻滾等,便可考慮讓他學習獨睡。若寶寶的氣質較敏感,晚上容易驚醒,父母則需要再觀察。另外,父母亦要視家中的硬體設備與空間配置狀況而定,確定有足夠房間來訓練孩子獨睡。
 
原則上,若家中有不同性別的小孩,從中年級10、11歲開始必須陸續分房睡。何心理師解釋:「這階段他們會接受性教育,加上孩子的身體可能出現些微生理變化,所以建議家長,若家中孩子過去未訓練獨睡,最晚在孩子中年級後,可以開始訓練他們分房獨立睡覺。」
 
過早獨睡的負面效應
欲訓練寶寶獨睡,仍要先觀察孩子本身的氣質與個別差異。像有些寶寶沒人陪伴就難以入睡;有些寶寶在睡夢中會下意識地摸媽媽的乳頭或肚臍,如果找不到會突然驚醒;另外,也有些孩子在環境突然改變會立刻敏感醒來,例如:本來躺在身邊的爸媽突然起身;燈光打開或熄滅等,因此還是依寶寶的氣質而定。不過,若太早訓練寶寶獨睡,可能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缺乏安全感
寶寶對媽媽的依附是原始本能,而且有研究發現,母親的心跳對嬰幼兒是最大的安撫,因此在媽媽的懷中或附近、聞聞媽媽身上的味道,會讓孩子感到安全。所以讓寶寶太早獨睡,可能引發安全感不足、產生情緒不穩定、容易哭鬧的表現。
 
◎覺得被遺棄
由於孩子從小即需要安全感及依附關係的建立,當他的情感得不到滿足,會出現情緒波動的狀況。像有些孩子原本和父母同睡,突然被要求到小床睡覺,會讓他產生「是不是我表現不好」、「爸爸媽媽不要我了」的被遺棄感,而導致情緒不穩、易哭鬧情形。
 
◎增加恐懼感
孩子在各個時期會有害怕的事物,1歲前的孩子害怕巨大聲響、打雷聲等;2歲孩子怕貓狗等有爪子的動物,擔心牠們會撲上來咬或抓自己,另外也會害怕陌生人。而3歲的孩子怕鬼、怕壞人、怕影子、怕黑等。
當孩子必須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獨睡時,他們可能會擔心睡夢中恐怖的東西出來傷害自己,加上學齡前孩子有時在幻想與現實間的轉換尚不穩定,擔心晚上的夢境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因而增加恐懼感。
 
獨睡寶寶訓練4Tips
若寶寶的年紀或氣質已經發展差不多,訓練孩子獨睡有哪些步驟?
 
Tip 1做好改變的預備
當孩子跟父母同睡時,他還沒有預期何時要離開父母、自己一個人睡。因此,欲進行獨睡訓練前,必須先告知孩子接下來的生活將會有一些改變,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並口頭鼓勵孩子:「自己練習獨立睡覺是長大的表現」。
 
Tip 2布置自己的房間
幾乎所有孩子都期待擁有自己的房間,並能自行布置。因此,當孩子的年紀夠大,可由他布置喜歡的房間風格,例如:他想放哪些東西、床上想擺娃娃或小毛毯等,由他決定。何采諭心理師表示:「從某程度來說,布置房間也讓寶貝們具有掌控感,學習自我負責。此外,盡可能讓臥室變得有趣,讓孩子樂於接受這個新改變。」
 
Tip 3建立就寢的習慣
睡前可設定屬於自己的睡前活動,像是洗完澡後聽爸媽說故事、喝杯睡前牛奶、刷完牙後即準備上床睡覺。讓孩子習慣屬於自己的睡前模式,知道做這些活動即是預備睡覺了,讓他們較安靜愉快的準備。而此時,父母不宜讓孩子進行動態或太激烈的活動,以降低睡前身體狀態的干擾。
 
Tip 4正向肯定的鼓勵
如果孩子可以一個人睡一晚,第二天起床時爸媽記得即時給予鼓勵,肯定孩子自己睡覺的勇氣,並多給予正向的增強。鼓勵孩子已經是漸漸長大的小哥哥、小姊姊了。 
Step By Step 讓孩子願意自己睡
Step1. 訓練孩子獨睡時,父母可在自己床邊放一張小床讓孩子睡,家長可就近照顧亦不會互相干擾。
Step2. 孩子大一點,可在小床與大床中間加屏風或布幕,幫孩子與父母做區隔。
Step3. 等孩子習慣,將小床移到靠近父母房間門邊。
Step4. 接著,讓他睡自己的臥室,但是將房門開著,以方便父母隨時過去看顧。剛開始,爸媽不妨先陪坐在孩子的房門口,直到孩子入睡。
Step5. 孩子可以獨立睡自己的臥室。
 
5個好觀念,親子分房更親密
訓練孩子獨睡是一種習慣的改變,父母除了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心態上應如何調整?家長又該抱持哪些態度與孩子溝通?
 
1.爸媽有心理準備
何采諭心理師提醒:「孩子脫離家長獨睡,不只孩子需要適應,家長也要有心理準備及生活模式的調整。」有時候孩子的年紀較大,例如:國小中、高年級或國中還無法獨睡,也許是家長未能適時放手之故。
 
2.循序漸進的鼓勵
培養任何習慣都應循序漸進,若父母過於急切,或還沒將自己與孩子預備好,反而會適得其反,使孩子對獨睡產生恐懼。因此家長需忍耐,不要過度急切,依孩子目前狀況來做進度調整。
 
3.堅持不心軟原則
或許父母早已幫孩子準備好小床或房間要訓練獨睡,但有時遇到孩子睡到半夜又跑回大床,家長便心軟的又讓孩子回來睡覺。這樣會讓孩子獨睡習慣無法穩定培養。
 
4.視狀況彈性調整
偶爾遇到孩子身體不舒服或生病的狀況,需要家長多些關心與照顧,可暫時與孩子同睡,滿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不過,可讓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由家長做睡眠位置的調整,例如:父母睡孩子房間的地板,或睡在孩子的附近,以就近照料。
 
5給予關心和愛護
孩子對獨睡可能還是會感到恐懼,例如:怕黑、怕影子等,父母可以給予一些安慰、幫助他將幻想與現實做一個釐清。甚至為了讓小寶貝安心,不妨和他玩一些小遊戲,例如:孩子怕影子,可用手電筒跟他玩影子遊戲,讓他瞭解這只是反射出來的影子,以降低寶貝心裡的恐懼。
 
 
重視房間的安全性
無論寶寶一出生即單獨睡覺,或之後才與家長分開睡,父母都應注意房間的安全,例如:電器用品的擺設、是否有掉落物、備有安全插座、藥品等。另外,可能傷害孩子的物品必須要盡量遠離,並注意物品需盡量放置接近地面,以降低可能的意外事件。何采諭心理師提醒:「尤其櫃子上不要舖桌布,以免孩子拉扯造成上面擺放的物品掉落。」
 
另外,就孩子心理層面,可利用繪本、故事書等引導孩子學習獨立睡覺;亦可利用睡前的小活動、小遊戲,來降低孩子對黑暗或影子等恐懼。
 
訓練寶寶獨睡的參考繪本
《「新好父母日記 輕鬆教‧快樂養」第三集:再也不怕黑》(東西出版社)。
《棉被山隧道》(小魯出版社)。
《棉被國的小矮人》(青林出版社)。
《好好睡吧!小小熊》(上誼出版社)。
《月亮,晚安》(上誼出版社)。
查理與蘿拉《我不睏,我不愛睡覺》(上誼出版社)
《恐龍怎麼說晚安?》(維京出版社)
《親親晚安》(台灣麥克出版社)
《寶寶睡 睡飽飽》(格林名家繪本館)

......我當然也樂於跟孩子們同床睡覺,有時候他們睡著了我還會去偷偷地親親孩子們,但是我一點都不希望以後他們長大了黏媽媽多過於黏老婆,回家甚麼事情都「問我媽」......這樣絕對是不好的。還是得要慢慢放手,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決定、自己的叛逆期才行 

 
 
 
【擁有自信的時候才能獨立】
 
阿寶一直有自信不足的狀況,我認為一方面是因為他習慣了受到挫折就立刻接受『這個我不會,要請大人幫忙』的想法,另外一方面是由於媽媽我本人過分嚴格造成的。
我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也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我覺得我不適合在家裡教育阿寶,另外我也覺得阿寶需要更多的同儕刺激,他需要學習對象,雖然他因為有點亞斯伯格特質,雖然對環境的改變很敏感,很會注意小細節,卻不太關注周遭的『人』的變化,但是在團體活動中,起碼他會可以慢慢被潛移默化(因為大家都走了,老師一定得要讓阿寶跟上),而且阿寶聽覺敏感,在學校會有節奏樂、律動、戲劇之類的練習,為了要配合大家,他也能藉著聲音的變化學會跟著團體一起配合活動,當自己可以跟上大家的活動的時候,自信才容易出現。
「我做得比別人好」雖然大家都說不要比較,但事實上是所有的生物都天生懂得和人比較(當然也會懂得和人合作),人一定要發現自己有傑出的地方,才能有信心補強自己的其他缺點,也才有信心可以自己做決定、自己獨立活動。
阿笛天生具有好勝心,所有的事情都要和哥哥比,而且他行動力十足,真的有不少事情是他可以幫得上哥哥的忙,比哥哥做得更好,因此他的自信方面目前是相對比較沒有問題的,有信心的孩子才有辦法在需要的時候斷然決定開始活動,這才是獨立的基礎,如果被管得太嚴格,或者經常被「服務周到」,很多事情都會猶豫『我這樣做可以嗎? 我真的會嗎?』,行動力就出不來,獨立性就降低了。
 
......偶爾撒嬌OK,一天到晚都在撒嬌是不行的。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而且孩子成長過程中也一直有不同的變化,獨立也不用太急,但也不能太緩,還是要看孩子的個別狀況,我想,還是一步一步,慢慢看孩子的狀況調整步伐,育兒書、專家、別人的經驗只能做為參考,養孩子還是要自己觀察、思考才行。
arrow
arrow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