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大部分學樂器的人都不是音樂家,就算是音樂家,不幸遭受到演奏傷害的人也不是everybody,老師們未必會特別注意學生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很多人對樂器造成的傷害是沒有警覺性的,總覺得『沒有那麼嚴重吧.....』........其實有,跟所有運動傷害一樣,都是長期性的、有可能會反覆復發、需要復健並且日常要預防。

我學鋼琴的時候大概犯了所有錯誤的鋼琴彈奏方式,小小年紀就受傷(真的很痛,連寫字都不能寫),加上換老師,導致學了好多年的琴最後光是矯正動作就矯正兩年(已經養成幾年的習慣,對沒有足夠決心而且脾氣又倔的小孩子來說,矯正真的是很痛苦),同學間問起為什麼你那麼小就開始學鋼琴,現在只有彈到這裡,我都很難解釋........幸好因為走過這段,後來學二胡的時候就很警覺,也幸好有遇到一個好心的學姊幫我在一開始的時候修正過一次動作(真的差很多),之後才有辦法一天練琴八個小時不受傷.........

要走得遠,首先要正確練習,不然乾脆不要練,往錯誤的絕路上越奔越遠只是離盡頭越來越近而已.......回頭是岸。


轉錄自:http://munkustrap.pixnet.net/blog/post/35827431

浪漫背後的代價——談音樂家的職業傷害

  音樂家們多年所學,就為了等待再舞台上發光的那一刻,台上10分鐘,台下10年功,在辛苦努力培養技術的背後,音樂家們都要面臨職業傷害的問題,只要有空,就會去做推拿,做按摩,讓老問題減低成為小問題。音樂家的職業傷害不但有身體上的,也有心理上的,都值得對音樂有興趣的學子關注。

  在過去一些針對音樂家所做的研究中發現,演奏年齡超過10年以上的音樂家,最常發生的就是聽力減退,如果演奏年齡達20年,聽力損失的比率高達四成,特別是交響樂團指揮及銅管樂器(如小喇叭、伸縮喇叭等)演奏者,還有打擊樂器的演奏家。

樂器高分貝超乎人體承受

  一些常見的樂器,所發出的音量幾乎都超過這個人體可以承受的標準,像小提琴大概是84~103dB,單簧管大概是92~103dB,長笛85~110dB,伸縮喇叭在85~114dB,木琴可以到90~92dB。然而對音樂家而言,只要演出編制大一點的作品如華格納的音樂,在練習或表演時都不太可能帶護具,日積月累之下,聽力自然慢慢減退。
  大部分樂團都是將銅管樂器區的座位加高,或者在銅管樂器座位前放置塑膠玻璃,有助於保護前坐者。但是像國家交響樂團的排練廳就非常不符合人體工學,挑高不夠,迴音太大,也讓樂團在排練時無法測試到最適合的音響效果,相當可惜,不過遍尋也尚未找到適合的排練地點,團員只能盡量努力自保。

音樂家4成肌肉骨骼有問題

  其實除了聽力問題,音樂家的職業病不少。從身體上來說,將近四成都會有肌肉骨骼方面的問題,比如說,小提琴家通常要以左頸固定琴身,側著頭演奏,長久下來,該部位不但瘀青一塊,不知道的還以為被種草莓,不但顏色會改變,肌肉還會特別肥厚,甚至纖維化,有些人會因而出現「斜頸症」,壓弦的手指也容易產生關節痛。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由於樂器本身體積大又笨重,演奏者容易出現雙腿內側及肩頸痠痛等不適。
  除此之外,有些比較少見但曾經被報告的特殊病例,比如說長期吹管樂器造成眼壓升高,甚至導致青光眼;小喇叭等銅管樂器所引起的口部周圍肌肉裂傷、疼痛等。

選擇樂器根據身材

  要減少這些因特殊姿勢所引起的職業傷害,醫師與前輩音樂家給的忠告都是,盡量依據自己的先天條件,選擇適合專攻的樂器及樂曲,畢竟藝術這一行還是「祖師爺賞飯吃」,個頭太矮,手腳不夠修長,不要勉強選擇大提琴;牙齒不整齊或嘴唇太厚者,也不太適合吹奏小喇叭或長笛。除此之外,演奏前對於所即將大量使用的肌肉做暖身,都可以避免受傷,當然也有天才的例外,就是要多小心。

  在心理上,音樂家所面臨的情緒與情感壓力相對來說也相當大,音樂家生活看似浪漫、瀟灑,其實「壓力」真是極大。根據研究發現,一半以上音樂家曾經有「演出焦慮症」,甚至患得患失到沒有食慾、失眠的程度,甚至自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正式演出,這些都是音樂家的另一半與即將走上音樂家之途的學子們不可以忽視的問題。

曾經受傷——劉玄詠、簡名彥、張正傑現身說法

  在舞臺上光鮮亮麗的音樂家,隱藏在他們優雅外表的背後,事實上也身受職業病的煎熬,就像上班族平日坐辦公室很容易腰酸背痛一樣。音樂家也因為演奏樂器的關係,深受影響,不少音樂家都曾經受傷,也從受傷中找到很多預防以及保養的方法。

  小提琴家很可憐,他們的演奏姿勢先天就是十分不良的,想想看,左肩和左臉頰緊緊夾著小提琴,腦袋還歪一邊,多麼痛苦,難怪肩膀和脖子總是出毛病!小提琴家簡名彥表示,小提琴家面對的運動傷害可以說是每個人多少都有一些,有的人只是病情未發作而不自知,因為小提琴的夾勤姿勢和一般樂器不同,要用到肩頸轉45度,側著頭演奏,長久下來,該部位的肌肉會個別肥厚甚至纖維化,有些人會因而出現「斜頸症」,壓弦的手指也容易有關節不適,是所有樂器中姿勢最辛苦的一種。
1970年返國的簡名彥,在國外多年習琴,經常晚上躺在床上要忍受全身痠痛,而無法入眠,直到回到台灣,拜訪他的恩師陳秋盛之後,陳秋盛看見簡名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幫他坐肩頸按摩,由極端的痛楚中,簡名彥說他才知道,自己是職業傷害的病人了。
  從此之後,簡名彥開始注意身體的保健,像是拉琴前的暖身運動,簡名彥說,游泳是最好的全身運動,但較麻煩的是要找游泳池,因此,他自己常去籃球場練習左手的投籃動作,或是左手練兵乓球、網球,簡名彥指出,因為小提琴的拉弓動作是在右手,已運動過多,而左手是持琴,肩頸夾琴都偏左,因此需注意左邊的肢體,他表示,練網球要找好的教練,打一場球會全身舒暢。當然,除了游泳、練球外,簡名彥也很注意平日的姿勢,像是不駝背,保持抬頭挺胸,常做一般伸展的動作,由於小提琴的夾勤動作都偏左方,因此平時要常做肩頸偏向右的動作。現在的簡名彥不但跳脫職業病的困擾,同時因常做運動更保有了健康的身體。

  其實不管弦樂器也好,管樂器也好,鋼琴、管風琴也好,都離不開雙手,所以手的相關職業病也特別多。通常音樂家為了追求完美,不理想的地方會一再重複練習,時間一久,這種機械式動作便會讓手指疲勞,此時就很容易受傷了,鋼琴家手受傷的更是不勝枚舉。我國鋼琴家王青雲、陳宏寬與劉孟捷等等,都是受傷之後慢慢復原的例子。
  現在在上海音樂學院擔任鋼琴系主任的陳宏寬,1992年,他在整修美國的家,樓梯忽然倒下,就砸在右手上,陳宏寬看著不斷流淌的鮮血時,當時根本無法想像這場災難的後果,他花了六年的時間與氣功合作,才慢慢恢復了演奏的力量。鋼琴家諸大明說,不要講傷害,光是因為練琴會造成指甲跟指肉分離,或是因為到世界各地演奏,因為氣候不同所引起的指肉裂開,都會影響鋼琴家的演奏,他隨身都會攜帶特殊的乳液跟藥膏,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本身是吹長號的音樂家,以前還擔任演奏時,左手必須支撐6~ 8公斤的伸縮喇叭,長期使用很容易造成肢體傷害。六年前,劉玄詠發現,每次演奏十幾分鐘的長曲目時,手就會有發麻現象,這是長久累積壓迫神經,平時應先痛再麻,但他的現象是跳過疼痛直接麻,劉玄詠自覺情況不妙,於是找到整脊師定期治療,現在情況改善許多。
  古語說,久病成良醫。劉玄詠表示,要想保有體能,就要保持良好姿勢,整脊醫師教他,經常背部貼壁站直,保持標準姿勢,平時坐椅子,不要太講求享受而做軟椅子,其實坐硬椅子,才是正確的選擇。
  低音管演奏家徐家駒也曾經有過網球肘的職業病,每次都要去推拿、貼藥膏,後來他透過運動,雙手升高升直,逐漸正常。徐家駒建議,音樂家的職業傷害其實跟運動員很像,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運動醫學,可以對於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了解。

  大提琴家張正傑表示,大提琴最容易患的職業病是脊椎彎曲。由於所使用的樂器如大提琴及低音提琴都相當重,演奏者就必須雙腿夾緊,就很容易肩頸痠痛,在家上練習或演奏時必須挺直地坐著,前方的大提琴就壓在身上,所以脊椎一定有某部份會彎曲,大提琴家馬友友就曾因此開刀治療。不只如此,張正傑說,由於長期坐在椅子上,大提琴家的屁股也常長一些痘痘或膿瘡,痛得要命,但又不能不坐,簡直跟痔瘡一樣,所以幾個大提琴家聚在一起時,話題總是繞著椅子轉,討論坐軟椅好還是硬椅好,還有人認為要做鏤空的椅子,因為可以讓屁股透透氣。
  張正傑表示,演奏者最需注意的是手部,尤其是不可在很急、很累的情況下還持續練琴或演奏,這樣就很容易手受傷。他自己就有切身之痛。張正傑在十多年前,曾因連著多場音樂會的同時,還需錄CD,因手太過疲累,就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張開而導致扭傷。張正傑說,治療過程曾用冷熱敷、雷射光、電擊,甚至外科醫師建議開刀,可說過程很困擾。最後不敢開刀,輾轉找到點穴的方法一、二次後大有改善。張正傑笑說,很多治療醫師都說『不要練習太多』,「但演奏家若不勤加練習,要怎樣上台表演?」
  有著這次的痛苦經驗後,張正傑了解到,練琴時身心都要保持放鬆,千萬不可勉強自己在很急很累的情況下還練琴或演奏,因為手張開得急易出問題;同時再練琴一段時間後一定要休息個十五分鐘,不過也要提醒自己,休息後再練習仍要保有那份專心度。很多人會休息後心就回不來,這也是音樂人最怕的一件事。

  現在的張正傑非常重視平時的保養,到健身房快步走,練習背腹部的肌肉強度,肌腱才不易受傷,尤其是可以持久保持脊椎的正確姿勢。同時也會於不定時請盲人按摩師按摩,因為長期的肌肉緊繃,經過按摩才可以放鬆肌腱才有彈性。像是去年10、11月間演出節目多,大都推出難度高的曲目,自覺練習時背部出現痠痛感覺,立刻泡澡讓自己放鬆,消除了症狀。張正傑說,身為音樂人,自己就要有很靈敏的警覺性,找出可讓自己放鬆的方法。

有好姿勢才有好健康
--專訪台中榮民總醫院物理治療師吳定中

  常見的「音樂傷害」,「脊椎」問題是居首位,長期坐姿不良所引起的「機械性傷害」,造成脊椎結構磨損、骨刺、椎間盤突出症以及上肢手酸痛麻,或是腰酸背痛、坐骨神經痛,都常常困擾著音樂家。許多鋼琴家腰酸背痛、頭痛,影響教學或是影響演奏;甚至有許多的小提琴、大提琴家受脊椎傷害的影響,無法久坐、無法有靈活的手指活動。

  音樂家其實就和運動家一樣,都是依靠著肌肉的運用及耐力來表演及持續的練習,因此,音樂家也無可避免的會面臨肌肉受傷的危險,也就是所謂的職業病。

音樂傷害和樂器有關
  談起音樂傷害,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美國一指刀手法研究院台灣分院院長吳定中表示,種類非常多,傷害的發生和彈奏的樂器有關係!與練習時間長短有關係,與練習或彈奏樂器的姿勢也有密切的關係。
  吳定中說,常見的「音樂傷害」,「脊椎」問題是居首位,長期坐姿不良所引起的「機械性傷害」,造成脊椎結構磨損、骨刺、椎間盤突出症以及上肢手酸痛麻,或是腰酸背痛、坐骨神經痛,都常常困擾著音樂家。許多鋼琴家腰酸背痛、頭痛,影響教學或是影響演奏;甚至有許多的小提琴、大提琴家受脊椎傷害的影響,無法久坐、無法有靈活的手指活動。
  曾經因脊椎病痛而開刀的音樂家馬友友,接受訪問時說:「每天能放鬆一條肌肉,是我覺得最快樂的一件事」,可見音樂家職業病的嚴重性。因此吳定中指出,在音樂的領域中不論是管樂器、弦樂器、吹奏、彈奏或是打擊樂器,完美的演出除了高超的技巧,最需要的是健康的身體。

脊椎治療靠好姿勢
  「脊椎問題」的預防與治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體工學」,好姿勢,好健康。不僅能提升演奏品質,也能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疲勞,減少身體的負擔。吳定中表示,「治療」的問題是一定要交給醫學專家,治療師除了了解每一種樂器彈奏技巧,並且要分析傷害的造成與動作的關聯性。治療師也必須熟悉每一相關肌肉運動學、關節運動學,才能確實評估問題發生的機轉,找出「音樂傷害」的問題癥結,如此才能有效提供治療的可能性,並且擬定完整的治療計畫與預防計畫。
  也有人因為長期練習造成肌腱過度使用而形成「肌肉發炎、無力」、「肌腱炎」,或是「板機指」、「關節炎」、「膏肓痛」、「五十肩」,這些問題都會嚴重影響演奏品質。音樂樂器中,演奏鋼琴和弦樂者較容易肌肉受傷,因為長時間過度的使用及拉緊,就會導致局部發炎和腫痛。一般來說,當身體或心理上有壓力時,肌肉會不知不覺中處於緊張狀態。當然,適量的緊張是正常且必要的,但是持續性的緊張不僅對身體有害,更直接妨礙演奏者的琴技及進度。因此,「緊」與「鬆」的觀念確實會影響演奏者的技巧,總括來說,每天練習放鬆技巧的演奏者不但可以減少運動傷害,並可改進他們的彈琴技巧。

預防與保健雙管齊下
  預防與保健對音樂家來說是必須雙管齊下的方法。吳定中指出,「好姿勢、好健康,生活中脊椎保健」。這將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音樂演奏者平時就要培養好的演奏姿勢、休息姿勢,甚至是好的運動姿勢。吳定中說,舉凡平日閱讀、電腦、開車、休閒看電視、吃飯……等,這些也要注意「正確的姿勢」。吳定中特別指出,平時覺得「最舒服的姿勢」,往往就是「傷害最多」的姿勢。很多音樂家的「演奏姿勢」不是過去學校沒教,就是教錯了,或是大家根本不當一回事!以致於錯誤姿勢長期累積造成身體負擔、磨損,直到有一天,終於一發不可收拾。吳定中說,身體的問題比如說全身痠痛,事實上,不需要打針、不需要吃藥,甚至也不需要到醫院治療,可能簡單的改變姿勢,就會節省很多身體造成的病痛及負擔。

  吳定中強調,平時注意,好的站姿、坐姿、睡姿,及「保健運動」,可以工作更有效率,身體健康無煩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職業傷害 受傷 樂器
    全站熱搜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