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的時候,有一個學長說了一句話:
「我認真的勸告你們,不要在社團花太多時間,你們就算這樣一直練琴,練到像XX(得過獎出過CD的學長)那麼厲害好了,那又怎樣?……頂多出來當個老師,還不如好好認真念書。」
……很聽話的我就因為這句話,再也沒有練過琴,每次練琴,就想起這件事,心裡很煩躁。

前陣子同事也說:「其實我覺得樂器學會了就好,可以調劑生活,就不用再學了,也不用讓小孩花那麼多時間。」
……凡事都很認真聽進去的我想了又想,十分煩惱。

昨天帶阿寶去看中醫,路上散步聊天,我就拿出來跟阿寶說,阿寶秒回:
『他怎麼可以這樣說?!老師也是一種工作啊!!而且學習是沒有止盡的,我學琴也是有我的目標的。』

困擾了我二十年的事情完全沒有困住阿寶。

也許是因為孩子心思單純,也許是因為阿寶意志比較強韌………我想阿寶真的是很有智慧的孩子。

......只是可能是因為想得太多,所以容易不聽話……… ??

resize.jpg

同事的原意應該只是在於【不要逼迫孩子練琴】,還是要讓孩子自由發展。

這我很明白,但是人有惰性,尤其是孩子,沒有約定好學琴就要練琴的話,當然不想持續練琴,但是如果沒有練習,肯定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就不會有成就感,於是興趣消失也是很自然的,這樣等於直接抹殺了孩子的自信,告訴他【你沒有音樂天分】.......大人當然知道事情不是這樣,但對孩子來說,【別的孩子都比我厲害了我怎麼還是這樣呢?】......人天生就會互相比較,孩子之間也會互相比較,不是說大人愛比較所以教了孩子比較,我們從來不會教孩子搶玩具,但孩子也自己會搶玩具,【比較】可能是生物天生的想要獲取權力的本能,這裡面成就感是支持自信的很重要的元素,如果孩子明顯是真的沒有興趣,一開始就是家長一廂情願讓孩子學音樂,那當然是不好的,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惰性而不想練琴的孩子,適當的push一下,到孩子稍微大一點,有思考判斷能力,開始發展各方面的興趣和長處,再來請孩子做取捨,我覺得才是比較合理的。

但是,大家對於教養的態度和方向原本就不太一樣,孩子的個性也各自大不相同,要怎麼樣比較好,其實真的不是一句話可以概括的,這種事情很難拿自己的經驗來評斷別人.........

大學學長的原意應該也只是勸學弟妹要好好念書,也要顧著成績,這個我也能明白。

雖然可以明白他們的原意,但是我還是這樣被困在這些【原因和想法】中間,無法繞開【花時間練琴,這樣真的是不對的嗎? 是我做錯了嗎?】這樣的想法,煩惱了很久很久,人和人其實想法差異很大,成長背景、價值觀很多都不一樣,有時候,別人的話聽聽就好,人還是要放過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