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煮晚餐,阿寶幫忙塗奶油烤雞塊之後,我就去切蒜頭洗菜準備炒下一個菜。

阿寶不想一個人在客廳玩,堅持要到廚房ㄎㄟˋㄒㄧㄜ.......他自己努力爬上餐廳的椅子,說要坐上面,平常已經爬得很順了,我就讓他自己爬,手上一邊切著蒜頭,一邊不斷回頭跟他說:「要小心喔!! 要小心喔!! 不要掉下來囉,要抓好喔~~」
結果,才說完而已,這小子大概覺得他已經爬上去了,就放手往後一坐.......因為還沒爬到椅子中間,屁屁做下去的位置不在椅子上,我看著他伸手要抓東西可是抓不到,往後倒頭栽.....飛奔過去想要接,可是還是來不及,就這樣掉下約50cm高的椅子,後腦重重的撞在石英磚地板上.............
我手上還拿著刀子(還好我因為常常會切到自己,所以習慣都儘量拿鈍的小水果刀切東西),要抱阿寶的時候自己嚇一跳,趕快把刀子丟遠遠的,把大哭的阿寶扶起來,抱到客廳椅子上叫他休息不可以動。
後腦杓稍微有點腫,不過好像一切都還正常,半小時候阿寶就說要起來了,又是活蹦亂跳,講話唱歌。
今天早上馬麻餘悸猶存,阿寶已經又跑到廚房要ㄎㄟˋㄒㄧㄜ........(被我嚴厲罵回去,起碼一周內都不可以再摔到,廚房餐椅太高,我又不能總是盯著阿寶爬上爬下,地板又容易弄濕變得滑溜溜,真的是嚇死我了)

我很希望家裡的環境是可以讓孩子自由探索、受傷也不會太嚴重的安全環境,廚房.......真的很困難啊!!!
就算做到了蒙特梭利的廚房提醒重點,還是會有沒有注意的危險角落........我也不想禁止孩子爬餐椅,因為我覺得餐椅很牢固,其實它本身已經很安全,高度不到50公分也不算太高,而且爬到高一點的地方看馬麻在做什麼,本身就是一種正常的學習過程,只是這種往後倒頭栽的狀況真的還是讓我心臟衰弱。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sophiachen61/home-design.htm
[摘錄] 蒙特梭利居家環境設計

一、小孩臥室

女兒當時四歲,睡的是一般有床墊的單人床,床邊有圍欄保護,避免睡時掉下來。兒子兩歲,只睡一層彈簧床,並在床墊下方鋪一層塑膠地墊以隔絕地上的濕氣,所以整個床的高度比一般的床低很多,方便孩子自由上下床。床邊也有圍欄保護,在床邊的牆面上特別圍了一整層的塑膠地墊,一方面隔絕牆面的濕、冷感,一方面也能保護孩子轉身時頭不會撞到牆。

孩子睡覺時,穿著特別的睡衣,那是一件套頭式、前後兩片、腰間以魔術沾固定的棉衣,本身即可作為棉被,所以不用擔心孩子晚上會踢被,也不必幫孩子蓋被,這樣自己可享一夜好眠。媽媽能好好休息很重要,因為若休息不夠,精神差,難免會脾氣暴躁。所以請注意不要養成半夜幫孩子蓋被的習慣。

床的旁邊是書架,孩子可自由取閱架上圖書,在小書桌椅或床緣席「床」而坐,很舒適地隨興閱覽。

孩子的衣櫥分上、下兩層,非當季衣服都收在上層,其餘掛在下層,方便孩子自己取用及收拾。不方便掛的衣物如內衣褲、T恤、短褲等則另用整理盒收好,將整理盒疊放整齊,並標示清楚所有者及內容物,這樣孩子可以自己整理衣服。在此順道提一下,如何幫助孩子自己選衣服。我的女兒喜愛自己選,很有主見,所以只要遵照兩個原則:(1)適合天氣、溫度;(2)適合穿著場合,我通常會讓她選擇自己要穿的衣服,就算配得再奇怪也沒關係。當然我可以給她建議,但不勉強她一定照我的建議去做,她可以在那兩大原則下自由選擇。我的兒子就不同了,他常常沒有自己的意見,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就要多鼓勵他,或配兩套衣服讓他選擇。在蒙特梭利的感官教具中,「色板一」及「色板二」的延伸變化就是認識更多的顏色,並學習配色,可藉此培養孩子對色彩的敏銳度。

房間內另有一個三層架,是從前幫孩子換尿布的櫃子,現在用不著了,可以放孩子的大型玩具。大型玩具的包裝盒不要丟,玩具玩好即可直接收入原包裝盒內,放在三層架上,不但整齊且內容物一目了然。架子上方兩側有突出的柄充當掛勾,可以掛當天穿的外套,非當天穿的則掛在衣櫥內。

 二、客廳

我家的客廳特色之一是沒有茶几。剛開始是因孩子還小,擔心他們走路不小心撞到,所以拿走茶几,避免危險;後來卻發現這樣可以有較大的空間,和孩子玩騎馬打仗、滾球、甚至跳舞都很適合。只有在客人來時,才會擺上一個活動式的小茶几。

客廳大門是鐵門,上面經常用磁鐵貼滿了孩子們的作品,或是他們正在學的東西(如字卡),最近則貼他們的獎狀。貼在大門上,一方面家人進出都可看得到,一方面也可讓客人分享。

客廳當然也有電視、錄影機和錄影帶,都收拾整齊。建議您多讓孩子看您篩選過、好的錄影帶,少看電視(除非是您陪他們看過,且經篩選過的兒童節目)。因為錄影帶的內容較能掌握,電視則無法控制它下一秒鐘會跑出什麼樣的畫面來。可儘早教孩如何操作錄影機、搖控器、電視、錄音機等,培養他自行取用及收拾的能力。

電話也是個很重要的教具。在孩子一、兩歲時,電話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因為上面有數字和按鈕,他們很喜歡玩,但不會正確地操作,所以我們要把電話收高起來。但從三、四歲起,孩子要學習電話禮儀、認數字、接電話,所以此時電話是很好的教具,要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並好好教他。

在客廳角落有一玻璃展示櫃,裡面放了些精緻、漂亮的小東西或陶瓷製品。可以教孩子如何小心的打開櫃門,拿出他們心愛的小物品,如何欣賞、把玩一番後,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把門關好。所以在孩子小時候一些漂亮的、易碎的東西,不需要通通收起來,但要有固定的位置並加上適當的保護。我們教孩子如何細心地使用、欣賞它們,孩子會很小心的!我家那些精緻的陶瓷藝品,孩子們從來未打破過。

門邊有鞋櫃,我們因是租的房子,所以鞋櫃是用整理盒,依家庭成員的身高依序疊放的。鞋櫃最好在門邊,為孩子準備小凳子也很好(沒有亦無妨,他們可以席地而坐),養成出門自己穿鞋、進門自己脫鞋的好習慣。

客廳外有一個小陽台,種了一盆花。現代居家環境不見得能養寵物,若能養很好;若不能,也可養植物,讓孩子有負責照顧生物的經驗,是很好的自然科學教材。  

三、廚房

首先,廚房是開放式的,沒有門。在台灣,廚房常被認為是危險場所,孩童勿近,甚至曾有一位媽媽告訴我,他們家的孩子都不准進廚房。其實,廚房是媽媽花很多時間的地方,若孩子不能跟在媽媽身邊,豈不會喪失很多學習機會嗎?因此我們要多花點心思,把廚房設計成安全的環境,讓孩子跟在旁邊學習。比方可多添置幾個櫃子,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來,鎖在櫃子裡,告訴他這是媽媽專用的,他不能開;另外再準備一、二個櫃子是他可以自由打開使用的,不要通通都不能碰。炒菜時他可以在旁邊,但儘量避免有油爆、大火炒的情況,因較危險,也不符合健康飲食的觀念,可多用煎、煮、烤、燙等沒有油煙的烹調方式。原則上在安全範圍內,儘量開放廚房,讓孩子和你一起學習,洗菜、切菜、削皮、煮飯等等都是很好的日常生活訓練。

我的廚房中特別放一個碗櫃,所有的電器用品(電鍋、熱水瓶、微波爐、烤箱等)一字排開在碗櫃最上層,電線插頭一律收好在靠牆那一面。碗櫃抽屜可收藏碗盤、筷子等物品,並在抽屜外貼上照片,標明抽屜的內容物。這樣家人可以很容易找到需要的東西,連很小的孩子都可以幫忙飯前的擺碗筷或餐後的收拾餐具歸位。以我們家的經驗來說,孩子們對碗櫃抽屜的內容物很快就記住了,照片幫助最大的反而是老公,因他總是記不清楚哪些東西放在哪個抽屜。

另外,在此特別提醒大家,家中藥品不論放在哪個房間,都一定要放在櫃子最上層的位置內,讓孩子即使站在椅子上也搆不著,抽屜若有兒童安全扣的設計更好。 

四、和室(工作室)

和室在我家是當作孩子的工作室來使用,我把書架當作教具櫃,上面經常擺著孩子工作用的教具,一個人約有8~10件。教具視孩子的需要而安排,若某樣教具他已經很久沒碰了,可再誘導他做做看,若他實在沒興趣了,就用別的教具來替換。在此提醒您,假如他正在興頭上經常做的教具,您可千萬別收!大人常以為孩子只一直「玩」一樣東西太沈迷了,會急著想讓他多接觸其他東西,殊不知孩子的學習需要重複,藉著一再重複來熟悉、內化,完成他的階段性學習任務,所以要讓他盡量重複,盡量練習。

在這間房裡有孩子專用的小桌子、小椅子。窗邊有一個畫架,與畫畫有關的工具像紙、畫筆、水彩、杯子、圍裙等都集中放在一起。畫畫地點最好在窗邊或有自然光線(如白色日光燈)作為光源的地方,比較不會影響色彩的識別,請不要用黃光的燈泡。很奇怪的是,以前要孩子畫畫,他們都沒什麼興趣,可是畫架一擺出來,他們一下子對畫畫愛不釋手,可見孩子的學習需要視覺的刺激,看到畫架,他們自然產生想要畫的動機。同樣我們準備的教具也要用開架式的,擺在他們看得到的地方,孩子要看到才會有興趣。曾有位媽媽問說,她為孩子精心準備了教具,可是孩子連碰都不碰,很不領情。我問她教具都擺哪兒?她回答說放書櫃下層有門的櫃子裡,這就是原因了!只要把教具改放到一個開架式的空間就可以解決。

另外,電腦是現代書房中不可少的設備。我們要為孩子仔細挑選富教育意義的光碟片,教孩子如何開機、關機、使用滑鼠等電腦基本動作,每次使用電腦的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保護孩子的視力健康。 

五、浴室

通常浴室的配置很少(也很難)考慮到孩子的需要,無法為他們量身訂作小的洗臉槽及衛浴設備,所以通常水槽對他們來說都太高,我們要為孩子準備墊高用的腳凳。在此強調勿用一般坐的小矮凳,要特別買四個腳穩固、且有防滑設計的踩腳凳。另外我們可以準備孩子高度的鏡子,讓他可以自己洗臉、穿衣服、整理儀容。

還有地面防滑也很重要,浴室最好能保持地面乾燥,在浴缸上裝浴簾,垂至浴缸內,淋浴時水不會濺出來,並在浴缸外及馬桶邊鋪上棉質、吸水的浴室墊,每週清洗一次。如此防滑的措施對家中的小孩、老人及孕婦安全尤其重要。地面如果經常濕濕的就容易滑倒,而且也容易滋生霉菌;保持乾燥不但安全,感覺上也較清爽。若家有過敏兒,則不要買長毛的浴室毯,用棉質的浴墊就可以了,清洗也較容易。

 

arrow
arrow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