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有點感想。
一般年紀小的時候,通常都是女孩子表現特別優異,女生細心、機靈、能溝通.....為什麼到了青春期過後,就變成男生表現平均更好?
小的時候媽媽總是擔心男孩,怕受傷、怕打架、怕頑皮.....等大了,媽媽就不太擔心了,反而大了以後開始擔心女孩,怕危險、怕受欺負、怕東怕西。
如果真的有吸引力原則,會不會其實孩子的發展其實是被媽媽的這些擔憂煩惱限制,我對孩子的關心擔心,會不會其實是錯誤的? 完全放孩子自由自在、不督促不培養,好像也不太對,以人類好逸惡勞的本性,大部分孩子(大人也是)一放養就是混吃等死,要說喜歡的事情會特別投入,正常人也是投入有限度,太辛苦就會容易放棄也可能是性格的一部分。
放養孩子是不合宜的。
那麼媽媽對孩子的協助、培養、關心、提醒......到底要到哪一個程度呢? 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其實就是讀書考試畫卡片,有標準答案,一翻兩瞪眼,這種完全沒有標準沒有答案的事情真的很難。
到現在我仍對自己養孩子的成績很不滿意,覺得自己下錯決定的狀況也有很多,整個評分下來,大概只能給70分,每天反省還是每天都覺得自己做了不少蠢事。
這是一場只有一次、沒有標準、無法訂正的考試。
全站熱搜